穆斯塔菲到底为什么强于范戴克?一文告诉你数据的真相

2019-08-07 22:20 虎扑足球
  • T大

事情的初始点,是源于一张《太阳报》的数据对照图,里头涉及到的球员,就是阿森纳的穆斯塔菲与利物浦的范迪克。

上头所罗列的四项个人数据,穆斯塔菲均要优于范迪克,并且是建立于两人比赛场次有差的前提下。

但是我们知道,范迪克是作为第一中卫候选人被认知的,而穆斯塔菲则有不少负面评论,所以了,当该图出现,不少球迷开始认为仅依靠数据,穆斯塔菲相较于范迪克是更好的中卫,然而实际情况并非如此,大家也都知道。

所以本文试着来了解一下,穆斯塔菲真的在数据上优秀于范迪克吗?

首先我们找到原文,标题如下:

呃,数据其实是出自一个所谓“阿森纳球迷”,而太阳报因其而出文。

不过,可能该球迷也只是取闹玩玩而已,毕竟我不大相信有所谓阿森纳球迷会认为穆斯塔菲优于范迪克。

再来,假如读者你对 足球 数据有一点基础了解,会察觉到图上有些东西不太对劲。

比如范迪克的抢断成功率。

图上显示为71%,但是我们实际上可能已经读过许多次类似的文章,那就是“范迪克本赛季 英超 与 欧冠 无被过记录”。

我之所以强调“有一点足球数据阅读基础”,是因为足球数据中,假如球员下脚尝试抢断,且失败了,那么就会被记录上一次“被过”数据。

所以理论上,按照我们的常识,范迪克的抢断成功率应该为100%才对。

那么,是太阳报所提及到的数据作假了? 也不是。 于是也就要回到抢断数据的分类上。

读者所常用的数据源中,范迪克上赛季英超联赛38次尝试抢断,全部成功,抢断成功率为100%; 太阳报所使用的数据中,范迪克抢断成功率71%。

两者都没有问题。

前者的抢断成功,是以是否将对方持球人脚下球抢断为判断标准,失败则对应一次被过;

太阳报数据中的抢断成功,则是以完成抢断对方第一持球人过后,球权归属为判断依据,假如球权归为本方,则视为一次成功抢断,假如球权归于对方第二人,则被认为是一次抢断失败。

理论上两者都是成功抢断,第一种抢断成功强调阻止对方第一持球人进攻,效果达到,第二种则更为严苛一点,强调最终球权归属。

具体到范迪克身上,他在联赛中是货真价实38次抢断成功,没有被过情况,成功阻止对方第一持球点,不过,38次中有10次是球权仍旧归属于对方。

所以才会有了太阳报中的数据。

每九十分钟数据下,穆斯塔菲可以完成1.5次既取得抢断成功又保有球权的情况,而范迪克为0.7次,同时,穆斯塔菲也可以完成0.6次成功断球但是球权未能稳定下的表现。

不过,他同样每九十分钟有0.3次抢断失败而被过的表现,范迪克则是没有。

最终,两人在更为严苛的条件下,抢断成功率为73%上下,范迪克略优于穆斯塔菲。

读者会产生问题了,咋范迪克更好了? 太阳报不是说穆斯塔菲更好吗?

那是因为,太阳报文章成形于联赛未结束时,以下为太阳报所罗列数据于今时今日的情况:

再来就是第一个点了,我们阅读足球数据,首先要全面,不能期望三四个数据了事,于是扩大取用数据的项目来瞧瞧:

以 上为英超联赛中两人每九十分钟其他防守数据。

看上去穆斯塔菲好像仍然略优于范迪克? 莫非数据不会说谎? 或者数据说谎中?

于是我们进入第二个点,除了数据要全面以外,要区分场上球员的不同功能,比如,有的中卫是疯狂上抢型的,出没于第一线,而有的中卫是替前者擦屁股型的,讲究稳健老成。 前者有一定出错的空间,第二类就要相应降低空间了。

另一方面,球队间的整体防守能力不同,也会导致矛盾产生。

上周我做英超门将那贴时提及了,法比安斯基是英超门将中“阻止预期失球数据”最好的一个,但是,并不意味着他就是英超表现最好的门将,因为有些球队,并没有形成足够空间给自己的门将表现,所以,要判断门将扑救能力,仍然要进一步加工数据,使用“预期失球阻止率”,也就是将球队实际面对的防守压力差异体现到数据中,从而得出了阿里森是英超扑救单一项上表现最好的门将。

同理,中卫也是一个情况。

基于上述两点,一,他们不同功能,二,他们球队防守能力有差异,怎么可以用数据“量”来衡量两人呢?

与穆斯塔菲上抢不同,假如范迪克的防守数据量爆炸,那恐怕利物浦的防守也爆炸了吧!

那么,阅读中卫数据,应该以何为主?

我个人认为是:

其一,成功率,你的上抢成功率,你的对抗成功率,你的出球成功率,你的争顶成功率,成功率越高,表明你遗留下的风险越小,从而得以控制自己的失误带给球队伤害,并且,球员的尝试数量也不能过少,否则无量而谈论成功率也是枉然。

其二,较为关键的,失误控制。

当然了,与成功率类似,两者其实都是对失误的控制表现,而失误控制,又包含其他情况,比如漏人、因失误导致失球(射门)、护球不力等等。

我们已经了解了范迪克与穆斯塔菲抢断成功率的情况,无论是以抢断为标准或是以球权归属为标准,范迪克都要优于穆斯塔菲,尤其是范迪克没有被过的情况,那么他们一对一情况呢?

可见两类身体直接接触的情况上,两人数量上没有太大差异,但是穆斯塔菲的成功率均远逊于范迪克。

各种成功率,或许才是衡量一个中卫的关键数据,假如太阳报放出上面各种成功率,那又会如何呢?

上为两人以区域划分,传球成功率。

可见左面红色代表的是两人于本方半场传球成功率,穆斯塔菲为90.2%,范迪克为94.7%;

右面绿色所代表的是两人于对方半场的传球成功率(以落点为准),穆斯塔菲为67.2%,不太理想,而范迪克为81.7%。

以及:

左面红色表示两人联赛中一共因为各类情况丧失球权数量,穆斯塔菲为370次,而范迪克为330次,注意了,范迪克是基本全勤,有着3400分钟左右的上场时间,而穆斯塔菲为2600分钟。

右面绿色部分则表示每九十分钟他们丧失球权情况,穆斯塔菲为12.72次,范迪克为8.77次。

所产生的风险一目了然。

说到此处,我们回到太阳报身上,太阳报知道两人数据上的差异吗? 他们很清楚。

因为那篇文章最底部附有另一张太阳报所添加的数据对照:

*穆斯塔菲一共有42次犯规与9张黄牌,范迪克为12次犯规与1张黄牌,以及他被侵犯了22次,两人上场时间相差700分钟以上。

太 阳报一清二楚,很明白该如何阅读中卫数据,但是第一个转载该文章的国内论坛上的球迷就遗漏了底部的附赠品,有意或是无意,不得而知。

再一方面,我们以总结性质的,取用深度数据来玩一玩。

读者了解,球员于场上的每一个行为,不同位置不同情况下,均有不同效果。

以上数据就是将球员每一个行为具体评估,五类分别为:

进攻(具体到中卫为出球或是引导性传球,也包含突破等,当然中卫较少);

防守(有球防守,如抢断、拦截、解围、夺回球权等等);

无球防守(无球时对对方持球人传球或是射门施加压力,造越位);

射门(精准射门以及进球);

失误(因失误导致失球或被射门,以及各类抢断失败、争顶失败等)。

所有数据,越为关键,则评估越高,自然的,失误那一栏,越小表示失误控 制越好。

左面为穆斯塔菲,右面为范迪克。 应该比较明显了吧。

虽然前几天用过一次该图,然而仍然有一球迷得出“穆斯塔菲数据强于范迪克”的结论。

好吧,那就以另一种表达方式:

回过头来说,穆斯塔菲是个一文不值的球员吗?

显然不是,先不说太阳报用来进行比较的对象,一个是世界第一中卫有力竞争者,一个是英超红人即将有可能天价转会。

再者,穆斯塔菲的数据量是实实在在的,他的抢断数、拦截数、解围数都非常出众,尤其是考虑到他73%+87%的双抢断成功率,他的尝试量配上成功率,可以说于上抢功能上,他做得很好,不能因为对比的对象是100%的范迪克就认为87%是个差劲的数据了,显然不是。

他的问题,仍然是漏人、一对一,以及第一时间抱怨等麻烦,他或许需要一个可以替他擦屁股、能骂他的搭档才能有所改善,但是现在的阿森纳来说,可以替他擦屁股的人已老正等着转会,可以骂他漏人的同乡更是退役做教头去了,所以……

其实吧,说多少,太阳报是很清楚怎么玩的,不过被断章取义就没办法了。

就希望穆斯塔菲可以证明自己吧,无论是在阿森纳或是转会其他球队。

END

责任编辑人:凤凰号
热点新闻
精彩推荐
释放进入手凤首页

手机凤凰网 i.ifeng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