独家评论:尊重国产教练是女排成功的样本价值

2016-08-22 08:53 凤凰体育
  • T大

凤凰体育特约评论员王玉国

比比谁的胳膊粗

王宝强半道杀出,抢了里约奥运的风头,也只有中国女排,能秒抢所有头条。当惠若琪将探头球狠狠地敲死在塞尔维亚队的地板上,中国人的朋友圈集体失陷,像是瞬间跳转到了中国女排的定制频道。一时间,由中国女排引发的各种情愫杂糅交织,呈现出史诗般的震撼图景。

而“女排精神”,这个自带强烈年代感和历史印记的特有词汇也穿越而来,顺理成章地成为第一词汇。在这股泥石流般的情感漩涡里,人人都在主动谈或者被动听“女排精神”,逃无可逃。

“女排精神”作为一个专有概念,从上世纪80年代发轫以来,一直倔犟的存在,还会在某个特殊的节点猛烈发酵,撩拨国人的神经。

上一个这样的节点,是陈忠和率领中国女排决赛逆袭俄罗斯队,豪取2004年雅典奥运会冠军。十二年之后,这样的盛景再次出现。借助于自媒体和社交平台的病毒式裂变传播,“女排精神”的曝光度,毫无疑问达到了历史顶峰。

2004和2016的不同还在于,郎平,这个当年“女排精神”的亲手缔造者,亲自完成了历史和现实的时空对接,而陈忠和和这个概念的勾连,只限于当年陪练的幕后身份。也就是说,郎平才是当年“女排精神”的最佳形象代言人,由她率领中国女排重返巅峰,无疑最能刺激大众对这个名词的追捧。

但问题是,此时此刻,每个人都在张嘴闭嘴大谈特谈“女排精神”,究竟有多少人理解“女排精神”的内核?将特定历史年代的一个概念平移到现在的中国女排身上,又是否合适、公允、全面?

简单地说,上世纪80年代的“女排精神”指代的,是郎平那拨队员思想纯粹,当时脑子里只有排球;条件艰苦,玩儿命训练,每个人都练出了一身毛病;心理强悍,神经坚韧,擅打硬仗,关键时刻靠得住。

三十多年过去了,这支中国女排身上确实还有“女排精神”的影子,最突出一点就是意志品质过硬,抗击打能力卓绝,旁人看着快要扛不住,快要崩溃了,总能绝境逢生,分分钟把对手打崩溃。

八强战面对强大的东道主、卫冕冠军巴西女排,中国女排在先输一局的断崖上,奋力自救连扳两局。到了决胜局,巴西女排队员不断鼓动现场球迷,中国女排却越被嘘越平静,在你来我往的窒息争夺中挺到了最后,挺出了胜利。

决赛的场景有些类似。小组赛时,中国女排被塞尔维亚女排打得毫无脾气,0比3脆败,决赛再遇,中国女排被记仇的巴西观众狂嘘,首局又被打得稀里哗啦,看得让人揪心窝火。但中国女排没有让局势恶化,从第二局开始仿佛变成了另外一支球队,甚至直接把主攻9号米哈伊洛维奇打下场——中国女排非但没有崩盘,反而把对手从教练到队员都给打懵圈了。

竞技比赛,精神也可以转化为战斗力。精神确实是个形而上的概念,但每一次都赚精神的便宜,都能有精神加权甚至是精神制胜,显然不能用偶然来解释。

这支中国女排之所以感动中国,很大程度上就是连续把微弱的可能性放大,连续制造惊喜。在冠军这个最大的惊喜面前,这个艰难过程中展现出来的精神感染力也就会无限放大——在这一点上,老女排和现在的女排实现了同步,这也是大多数人理解当中的“女排精神”。 

但停留在这个层面的“女排精神”,显然不是这支中国女排的全部,不是夺冠的核心密码。用抬杠的说法,“所谓‘女排精神’这么灵的话,2008年和2012年两届奥运会怎么没拿冠军?”

显然,郎家军夺冠的密码不止“女排精神”那么肤浅;这届奥运会,中国女排身上有太多值得深挖的细节。

郎平将自己的指挥才能展现得淋漓尽致,不止一次贡献神暂停,从心理按摩和战术调控环节隔空打乱对手部署。可以说,郎平把球员时代的“铁榔头”心得、辗转世界各地求学执教的国际视野、精于算计的排球智商、威严与慈爱并存的人格魅力完美柔和,在主教练这个环节给中国女排带来了最高的加分。

郎平的布阵用人也令人拍案叫绝。中国女排的每场胜利里,似乎都有奇兵出现。郎平带上饱受诟病的惠若琪曾引发不解和质疑,但正是她钦点的惠队长,连续两战打出制胜分。而且,除了朱婷是雷打不动的真大腿,这支球队里没有铁打首发的概念,中国女排的板凳深度令对手艳羡,而这又要归功于郎平重新掌舵后力推的“大国家队”概念。

有一个细节尤其值得注意,不管是这届奥运会,还是此前的集训比赛,中国女排很少与伤病挂钩。这又可归功于郎平倡导的科学训练,早在执教恒大女排时她说过这样的话,“我们的体能训练只有一两种,杠铃啊什么的,有些小孩的骨头都没长好呢,你就让她死蹲?!”据探班过中国女排训练的记者介绍,郎平专门请了几个美国康复师,用最科学的方式给队员热身,做康复,而且气氛欢快,时间不长,一切让数据和效果说话。

这些,都是无论如何用“精神”解决不了的,这是视野和理念的胜利,是细节和专业的胜利。如果非要用“精神”来归纳,也应该是“工匠精神”。

宫鲁鸣的悲哀在于,他不能按照郎平那样实现想法

当初郎平肯接手中国女排这个烫手山芋,很重要一点是排管中心允诺她可以以自己的理念组队,她得以组建起包括科研团队在内的“郎之队”。现在来看,中国女排的这面金牌上,到处都闪耀着代表着科学和专业、团队和细节的光芒。这才是中国男篮重登巅峰的终极密码,过分夸大所谓的“女排精神”,其实是对这份匠心的蔑视,甚至是玷污。

中国女排豪情夺冠,举国热泪盈眶,但长久来看,更应该具备的姿态,是深度剖析这个成功样本,给中国三大球带来切实可行的启示。

网友说了,乒乓球把对手打哭,女排把观众打哭,男篮被对手打哭,男足在家里哭。很多人都以女排的激情绽放揶揄男篮的惨不忍睹,那是不是更应该想想这些问题:当郎平神暂停神换人时,宫鲁鸣在干什么?当女排队员嗷嗷叫的时候,男篮队员们是什么表情?当郎之队科学训练时,中国男篮的训练模式还停留在什么水准……

是的,一切或许又会回到体制。宫鲁鸣这个体制内干部没有郎平那么大的权力和自主力度,连热身赛都要向赞助商和人民币低头……而这些,恰恰是这支中国女排最基本,也是最重要的保障。

单以男篮说,体制确实从源头上阻遏了发展与进步,宫鲁鸣和队员们或许无法改变更多,但郎平已经用成功给出了最好的答案:体制就摆在那,关键是领导怎么看,怎么去争取,怎么用。

中国女排广被颂扬的精神,确实是中国三大球——尤其是男足和男篮——最为欠缺的,但张口闭口只有“女排精神”,会抹杀女排成功带来的样本价值,淹没三大球改革的一个大好契机。

(凤凰体育独家稿件 未经允许禁止转载)

责任编辑人:马玉星 PS020
热点新闻
精彩推荐
释放进入手凤首页

手机凤凰网 i.ifeng.com